青年展厅
敬畏自然——王建彬水彩作品展
开幕时间:
2019年11月17日 15时00分
展览时期:
2019年 11月17日—2019年12月01日
展览地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青年展厅

敬畏自然——王建彬水彩作品展

  •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

展览介绍:

 

展览 | 敬畏自然——王建彬水彩作品展

看水彩 opcn2007 2019-11-13
 

敬畏自然——王建彬水彩作品展.jpg

 

2019年11月17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文化新大街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将举办为期15天的“敬畏自然——王建彬水彩作品展”。此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美术馆执行馆长王健策展,由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林茂先生作为艺术顾问,特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教授担任学术主持。杨飞云先生在此次展览的前言中表达了他对画家王建彬艺术作品的品读:“你画画已经不是画画本身,这个画和这个景成了你生命的一个寄托,一个承载,是承载自生命的一个方式”。亦如画家本人关于生命的独特经历,使得画家王建彬善于运用风景写生这种与大自然、与色彩的交流方式,随时间洗礼出他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正是这样的态度产生了他作品的品质,产生了他的艺术情怀,产生他水彩作品中的一种生命和自我。

 

 

 

 

 

王建彬先生写生近照.jpg

王建彬先生写生近照

 

王建彬,1964年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现工作于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

 

 

 

 

 

前    言

 

王建彬是一位水彩画家,他参加了塞罕坝的写生活动,那时我看到了他的水彩写生;最近,又看了他的一些作品,觉得他的心态很沉,画得很认真,很实。有点儿中国画董源的感觉,像织布一样,把自己的心意,情感一笔一笔地织进去,感觉能很稳地进入,而且能控制住画面整体的意境。作品画幅不大,但景很大,有穿透力,有感染力,看着很亲切。

 

其实,这些风景都是大家经常看到的,有的很漂亮,有的很朴素,有的是杂乱无章的;他在这些风景里看到了与众不同的东西。他和我谈到对自然的敬畏,这是他对自然的一种态度,是这样的态度产生了他的作品的品质,一种艺术的情怀,还有画面中的一种生命和自我;我对他说:“其实你画画已经不是画画本身,这个画和这个景成了你生命的一个寄托,一个承载,是承载自生命的一个方式”。

 

他在创作时有自己的意图,色彩有力度,鲜活,很好看。对风景的时间有感觉,如雪景、春天、秋天,对于绿颜色,这种满载生命的颜色,表现得很有品味,几幅大的作品也很精彩。

 

相信此次个展能够很好的总结他的过去,更能打开他宽广的未来。

 

杨飞云

2019年

 

 

 

 

 

附录展览作品:

 

水渠  30x30cm  2007年.jpg

水渠  30x30cm  2007年

 

 

 

 

 

大地远眺  48x73cm  2014年.jpg

大地远眺  48x73cm  2014年

 

 

 

 

 

家乡  50x50cm  2014年.jpg

家乡  50x50cm  2014年

 

 

 

 

 

老房子  40x40cm  2014年.jpg

老房子  40x40cm  2014年

 

 

 

 

 

黟县屏山写生(一) 35x17cm  2014年.jpg

黟县屏山写生(一) 35x17cm  2014年

 

 

 

 

 

青山绿水  47.5x73cm  2015年.jpg

青山绿水  47.5x73cm  2015年

 

 

 

 

 

秋  25x50cm  2016年.jpg

秋  25x50cm  2016年

 

 

 

 

 

收割之后  25x50cm  2016年.jpg

收割之后  25x50cm  2016年

 

 

 

 

 

横道河写生(二) 25x35cm  2018年.jpg

横道河写生(二) 25x35cm  2018年

 

 

 

 

 

白桦林  17x25cm  2018年.jpg

白桦林  17x25cm  2018年

 

 

 

 

 

塞罕坝写生-去牧场的路  25x35cm  2018年.jpg

塞罕坝写生-去牧场的路  25x35cm  2018年

 

 

 

 

 

柳江古镇写生(三)  直径19cm  2019年.jpg

柳江古镇写生(三)  直径19cm  2019年

 

 

 

 

 

看,那个人


姜略雨


建彬先生,体胖无须,旷达疏朗,其于学用力极深,以诸子者入国学堂奥,探赜体微。自老子、庄子、孔孟一路,以理性之长驱,追幽谷之光现,直达登徒子。盖此子集儒道于一身,乃行仁养气之典范。得念道应物之真髓:既现实,又感性;既快乐,又责任,如此行于人生之境,自然扶摇自在,“游于艺矣”。然学海之缘,了无涯际,建彬先生于中典之外,另辟西学。从“尔”“夫”等大师切入,析理求真,读现象学,翻存在主义,侃叔本华、尼采,从无序之混沌,近形而上之来源,以至车尔尼雪夫斯基:此时不仅“尔”“夫”,且有斯基,学问之途达此境界,可谓“高”也,“深”也,“全”也……

此乃简略句划建彬先生治学或文化行进之路径。

当然,这些仅是幽默而已。

面对一个有幽默感的人,以幽默应对现实,开解人生的人,这里我们也不妨“幽”他一“默”。

但是,建彬先生喜欢买书,看书,强化,好思,堪称广博,这确是真的。谈及性与人生,也时有感触和自己的看法(男人不都这样吗?既体察,也感悟,行笔至此,唯有一声叹息)。对登徒子的推崇,也是真的(男人不都这样吗?身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此时唯有无奈、苦笑而已)。而建彬先生与众不同而特立独出之处在于:既不便立而行,则不妨放而言,超越具体的现实空间而进入语言领域,把自然的、感性的实体行为变成语言的意象,语言的情趣,语言的品味和把玩。侃侃而谈,津津乐道,从存在转入虚无,转入意识、精神,自得其乐,乐在其中,自足,畅快。

以上算是调侃,无非是说建彬先生有意无意地,或说机智地回避现实中的某些特别的节点或矛盾,或诱惑,或困扰,活得平和,安静,而又有滋味,有趣味。

返回建彬先生的本体或主体(这些好像是挺大的哲学词儿),这是一位画家,更准确地说是一位水彩画家。每日每时,随处随地,他更多地是沉浸于色彩的构成、节奏,痴迷于色彩的和声,对位,其中的汗水、艰辛、困顿,自非语言所能传知。但是,所有的醒悟、快乐,甚至欣喜,也是非于此道不能感受,不能领悟的风景。印度哲人泰戈尔曾经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是诗篇里散佚的一行诗句,都在寻找与之押韵的其他诗行或整体的诗篇。而建彬先生以渴求及执着叩开艺术之门,色彩之门。由此悠游于一个艺术的美的世界。他的欲望,他的心灵与之融合,与之合一,生命固而充实丰盈扩展,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幸运。

我与建彬先生游或有年矣,欣赏他的为人,喜欢他的画。在当下经济的,功利的社会氛围中,我想,我们总是被直接的物质的追求、营算所缠绕,所封蔽压抑甚至扼杀了精神的光彩。人之所以为人的质感,找不到生命的规范和方向,在喧嚣纷扰中消耗、沉落,这是可悲的,也是可叹的。而当生活或社会为清风浊雨所笼罩,所震荡时,建彬先生则投身于、专注于纯艺术的探索,追求那深奥邈远的艺术本体,清澈本真地观照、体察自然,滤去表面的浮躁和残渣,使世界美好的影,静谧纯情,而且深邃、恒定,富有意味。也许,他所呈现的,就是所谓的诗性,或诗的意境吧。

这样的人生,我们不能不说,是令人钦羡,令人向往的。

 

二〇一九年十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