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术 宗 旨
注重研究古典艺术精神的产生根源与文化意义,总结古典文化作为人类主要文化成果的丰富表达经验与社会意义,为从中产生新的当代艺术做好准备,并鼓励探索新的艺术实践道路。注重与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与方式,介入中国社会实践,挖掘社会中人的存在与意义,以优秀的东西方人文文化成就为基准,创作有中国现实精神与审美风范的油画艺术, 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创作与教学实践中,注重研究东方艺术的语言特征和西方艺术的语言特征,在深入中国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促进东西方表达方式的高水平融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 " 文以载道 " 的优秀理念,强调创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对公众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艺术,为提高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做积极准备与实践。深入研究西方油画造型语言体系,注重研究借鉴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的经典艺术精神及其优秀成果,崇尚永恒、和谐、理性的艺术法则,致力于对传统的继承、对自然的体验、对生命的感悟这个共性课题的深入探索,追求纯正的艺术审美原则和价值标准,正本清源, 在多元互补的文化格局中,寻找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表现途径,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真诚民族情感的高品质艺术作品,推动中国油画事业化的健康发展。
展 览 回 顾
寻 源 问 道 油画研究展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油画院承办的大型油画展“寻源问道——油画研究展”于2008年12月5日至12月21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参展画家的主体是中国油画院的在职和特聘画家。
展览的核心学术宗旨主要是弘扬一种“源”与“道”的艺术理念。“源”就是绘画艺术的传承之源以及它所包涵的一切综合价值;“道”是指为人所追寻的艺术精神和法则。这种理念在学术框架上强调深入研究西方油画造型语言体系,以文艺复兴以来的经典艺术精神为出发点,崇尚永恒、和谐的艺术法则,致力于传承与体验,追求纯正的艺术审美原则和价值标准。展览的精神主要指向以“真、善、美”为核心的宏观价值上,重新高扬崇高与美好的旗帜在图像泛滥和标准缺失的当代显得尤为必要。在具体的学术方向上强调心灵对于物像的感受真实性;强调语言本体的纯粹性。
“寻源问道”,即希望通过有诉求的思想和实践探索,促进油画艺术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并且以创作上包括诉诸作品物化形态的具体性,鲜明地提出涉及或关系油画艺术核心价值的认识。
展览名称:寻源问道——油画研究展
展览时间:2008年12月5日-12月21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靳尚谊先生展览现场指导
展览海报
展 览 主 旨
此次展览是中国油画院“寻缘问道”学术精神的进一步深化。展览围绕“我们为什么要写生、我们为什么要临摹”来回顾中国油画写生临摹历史,以便能清晰、透彻的呈现当代油画艺术所面临的状况。
写生临摹是中国油画初创时期,教育与创作的最基本方法,是将欧洲油画引入国内的最有效方式。对其进行审视和研究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价值。民国以来,中国油画对欧洲传统、苏联传统的研究和学习并没有真正停止过,邀请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写生、临摹作品参展意在通过今昔比照,以历史延续的线路观看当代油画创作,纵向把握中国油画创作在艺术教育、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以当代眼光来审视中国油画发展的延续、断层等深度学术问题,从而找寻写生临摹本身的美学问题,明晰艺术精神在中国油画发展中的隐现。因此,展览邀请留欧、留苏一代油画前辈们的写生、临摹作品和当代艺术家作品参展。
.展 览 意 义
系统领会中国油画在引入、传递过程中的绘画真义和精髓;以历史的视角审视当代油画创作及教育;追本溯源,寻找中国油画发展过程中隐含的艺术精神;结合当代情况,把握写生临摹中的朴素心态,以推进当代油画创作;展览以历史发展为脉,清晰把握当代艺术的同时,也可对当代写实绘画进行系统梳理。
“回 到 写 生” “面 对 原 典”
三代油画家写生临摹作品展
摘录陈丹青“回到写生”长文:
这项展览并不仅仅展示写生,而是借此展示,反省写生。
本次参展的画家,包括上世纪留欧、留苏部分前辈和部分中年画家;本文议论的范围,大致是传统写实油画。因此,画作的选择标准只有一个:临场的写生。附带要求是:回避“创作”,回避风格化倾向。
以上,也即画展试图呈示的问题:过去八十多年,三代人的油画写生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写生与油画是什么关系?今天,为什么我们仍要提及写生?
展览名称: “回到写生”——三代油画家写生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0年12月7日-12月15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
展览名称: “面对原典”——三代油画家临摹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0年12月7日-12月27日
展览地点:中国油画院美术馆
画家研讨会
研讨会上策展人陈丹青发言
中国油画院美术馆“面对原典”展览现场
回 到 写 生
中国油画院自建院以来的十年里,在杨飞云院长的带领下沿着黄河流域和“丝绸之路”,深入到中国民风淳朴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生活中,学习、创作、考察。足迹到达西藏、新疆、甘肃、陕西、山西、内蒙、河南、河北、山东以及云南等地,每次下乡皆扎在当地,少则20天,多则40天。
庆阳大山门林场之行
2015年1月26日,中国油画院杨飞云师生一行远离喧嚣的都市,深入甘肃陇东庆阳,进行为期35天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写生创作,地方历史文化考察等活动。
2015年春节期间,杨飞云师生在大山门林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体验生活的同时更多的是将一个艺术家对生活,对人民的关切倾注于画面之中,凝结人性本真的特质和朴素之美,流露出一个艺术家内心的真诚,承载了天道人愿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散发出一个艺术家对生活在底层人民的同情心,悲悯情。中国油画院画家以文化的视角诠释生活中的大美,以艺术的方式渲染人性的纯真与良善。回归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找回艺术的源头。师法自然,大道至简,探幽索隐,寻源问道。
新年大山门窑洞里写生
云南诺邓 施甸之行
2016年春节期间,中国油画院杨飞云院长师生一行二十余人远赴千里之外的云南,进行写生。先是落脚在大理诺邓近20天。2月15日,转赴保山施甸县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哈寨村。无论在诺邓还是施甸,围绕在旁的只有清新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人文风情;在这里,人会不自觉地抛去复杂,以简单进入这单纯之地,去面对生活、自然与艺术,一切的繁琐都消隐在大山之中。
朱春林在施甸人家写生
面 对 原 典
国外考察、临摹
以下摘自杨飞云“临摹经典——艺术的朝圣之旅”一文:
自我学艺以来,最让我钟情的两件事,一是到自然中写生,一是到各国博物馆看原作。
尚法经典,师法造化,临摹研习,传承而创新,这是人类艺术进步的根本规律与智行。油画的故乡在西方,一直以来,我们学习油画的困难是没有油画博物馆,一度承受了低劣印刷品的误读与误导。为了保持眼力与提高水平,我们必须不断地到欧洲去看博物馆。中国今天的综合实力有了很大提高,我们终于有条件有能力在欧美的各大博物馆中与志趣相投的艺术家面对原典,择选临摹,有幸能与大师的原作零距离对话。这样的学习是从习画以来不敢奢望的福分。回看艺术发展史,每个艺术家每一次的进步,都与历代大师作品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启示分不开。可以说,经典是我们艺术前进中的标尺和激励,范本与楷模,不可轻视亦不可远离。
在艺术的“圣殿”中我们以敬虔的心,零距离地和大师的经典交流,解读原作的精妙之处,去主动的理解和吸取所需的营养,开悟钝智,特别是领受名作最后呈现出的可贵神韵。你觉得很熟悉那些作品,当动手一笔一笔解读时,会发现根本不确知那件作品,也会得到其他一切方式所得不到的意外收获,这就是临摹的意义所在。选择临什么,局部还是全部,是选择对应自己风格的大师以提高水平,还是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补充,都是自行主张。回头看,每个人选择的范本都和自己的路子有着深切的内在关联。用心做事,把水浇在根上。三次出国,有针对性的临摹,消化式的写生与体验深刻的交流贯穿始终,彼此启发,相互受益,收获丰盛。
2016年,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临摹
中国 · 俄罗斯油画艺术高级创作研修班
中国艺术研究院在短时间内聚集中国油画院课题组大部分成员,特邀青年艺术家以及多年参与中国油画院教学的画家近50位杰出艺术家,由中国和俄罗斯有相当社会影响力和教学经验的优秀艺术家担纲,共同探讨两国在新时期面临的油画艺术的本质问题和创作发展问题,在学术上相互交流,深入探讨,创作实践。
中国·俄罗斯油画艺术高级创作研修班为期一年,进行有效的课堂研究,下乡写生和独立创作。针对写生和创作作品进行会看观摩、座谈讨论、讲座指导等。一年来,师生们以饱满的热情深度地触碰了众多的艺术本质和核心问题。
开班研讨会
中国 · 意大利 艺术家写生创作教学班
2016年8月15日-9月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通过国家外专局特别邀请到意大利著名学者、艺术家宾比和柴考迪两位先生来中国,在山西吕梁地区碛口镇写生、创作并教学。中国油画院部分在职画家、特邀青年艺术家、研修班学员,加上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部分博士生、研究生一同参与到汇看、讲座、展览等交流活动中,达到了深入提高的目的。
他们此次中国之行并非单为做一点教学传授,而更多是以强烈的热情来体验中国的自然与人文,以强大的精神来研究中国的艺术与智慧,且以直接的创作实践来吸收与消化,并通过他们艺术积累的高度与个人独到的艺术眼光给予了我们某些启示。当东西方艺术在高水准的实践者手中交汇时,释放出令人惊喜的创造价值。
宾比与柴考迪为学员汇看点评
尽 我 所 能
课 题 组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秉持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和“崇尚永恒、宏扬经典”的学术宗旨,以寻源问道的学子精神追求艺术,传承经典,潜心创作,为繁荣当代油画而不懈的努力。基于此种理念,中国油画院设立油画课题组,集合了国内 31 位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以共同的理想情怀进行学术研究和创作。他们是一群有艺术个性,有人文品质,有创作才能,有发展潜力,并有一定影响力的油画优秀人才。课题组班以共同交流,集体研究,独立创作的方式进行,既分又合,既独立又共鸣。从而践行我们的艺术宗旨:以独立之精神介入现实,面对当代;以自由之思想承接传统,召唤经典。
课题组立足于每一位艺术家的独立天性和不可替代的才情,让个性在共信中得到发挥,在群体中实现个人价值,力图在多元互补的文化格局中寻找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表现途径,追求创作具有时代精神与民族情感、学术深度与精神高度的作品。
经过三年的分阶段研究,第一年以画室里的大量写生研究为主;第二年分别去生活和自然中写生,结合课堂写生的实践研究;第三年每个人在原有的根基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作题材和视角,以及个体在表现语言的探索。注重国内外美术考察,多次去欧洲的各大博物馆参观西方艺术的经典。三年来,切实从造型与品格、色彩与情感、语言与精神三个方面研究油画艺术的表现力。既面对原典,又回到写生,以实践印证考察,以考察提升实践。重视课堂与户外相结合,创作与写生相依托。写生强调研究性与艺术性;创作立足于写生,承接传统,开拓视野,关注现实。油画院课题组并非一般外化意义的学术研究,艺术家们更注重自己天性的独特价值,通过观察自然、体验现实、研究物象,更加注重在自然与生活里去抓取、挖掘与发现,提炼艺术上适合自己的有更高价值更深含义更有核心力量的东西,回归到人类共性中的品格、境界、情怀和精神的追求上。自觉地将个人对绘画基本原理的研究对应于个体不同的天性之中。
课题组在近五年多的时间里,多次到国内外的美术馆、博物馆、艺术遗迹进行考察,走访了欧洲的几十个国家(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奥地利、俄罗斯、美国、英国......),参观了60多个博物馆,重复观看130次,通过对西方绘画大师原作的观看与临摹提高了对源于欧洲的油画作品的认识与创作能力。
2011年8月课题组参观罗马现代艺术博物馆
2012年课题组在德累斯顿造型学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2016年10月25日展览开幕式现场
特 邀 青 年 艺 术 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始终关注青年艺术家的成长,支持他们的艺术创作。建院至今,选拔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在中国油画院的油画艺术探索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 年正式以“特邀青年艺术家”的学术方式推出,通过全国性的展览活动,挑选部分有艺术追求、有艺术才华的青年画家加入中国油画院的创作团队,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创作和学术环境。
中国油画院以“澄怀观道”的主旨作为对中国油画院特邀青年艺术家的学术要求,与课题组共同实现此艺术理想。青年艺术家们通过参与院内展览、讲座、研讨等学术交流研究的互动,为中国油画院的艺术探索与学术研究增添了活力,丰富了中国油画院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他们以青年人敏锐的视角对当代现实进行反思,吸收古今中外艺术经典之精髓,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释放出了青春的活力与生命力,提升了各自的艺术审美水平和人文修养。中国油画院与青年艺术家们在艺术追求上优势互补,互相启发,共同成长,形成了兼容并包、多元共生的学术氛围。我们将继续推动青年艺术家的各项活动,扶持他们的艺术创作。
研 修 班
中国油画院是集创作、教学、交流为一体的油画学术创作单位。为培养中国一代油画新人,根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招生计划,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研修方向设置为古典写实油画造型和形象的写实与表现两个不同的油画研究方向研修班,以便学员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目标。学制一年,秋季入学。为了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我院研修班教学为每周五天全天上课,全脱产。学习地点为中国油画院。学习期满,颁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
研修班招生宗旨:深入研究西方油画造型语言体系,以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的经典艺术精神为原点,崇尚永恒、和谐、理性的艺术法则,致力于对传统的继承、对自然的体验、对生命的感悟这个共性课题的深入探索,追求纯正的艺术审美原则和价值标准,正本清源,在多元互补的文化格局中,寻找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表现途径,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真诚民族情感和深厚艺术魅力的高品质艺术作品,推动中国油画事业的健康发展。
陈丹青老师给研修班示范写生 / 2010
片头视频中的歌词为:“在天穹之上”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国油画院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