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馆
尽我所能•见素抱朴:韩洪伟油画作品展
开幕时间:
2018年11月18日 12时00分
展览时期:
2018年 11月18日—2018年12月09日
展览地点:
中国油画院陈列馆

尽我所能•见素抱朴:韩洪伟油画作品展

  •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
  • 承办单位:中国油画院陈列馆

展览介绍:

 

标题.jpg标题.jpg

 

尽我所能  • 见素抱朴  

韩洪伟油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8/11/18—2018/12/09

展览地点:中国油画院陈列馆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

承办单位:中国油画院陈列馆

 

 

 


 

 

前  言
文 / 杨飞云
韩洪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曾得到孙景波、陈文骥、曹力等画家的悉心指导,之后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读了博士。多年的学院教育,使他掌握了扎实的造型能力,培养了深厚的艺术素养,这为他艺术成长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后来,他与夏俊娜结为连理,这对他绘画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重大;共同的家庭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在艺术上互相影响,促使韩洪伟逐渐形成西藏系列和静物系列两个主要的创作方向。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更具地域特色,因此,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历史进程与少数民族地区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一伟大进程中,西藏成为众多艺术家心中的朝圣之地,他们怀念着欧洲巴比松画派的纯真油画,在尚未被物质化的自然中寻找自然的人文情怀。
韩洪伟追求绘画图像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注重情感抒发,善于营造画意。因此,他并不迷恋异域风情的新奇,作品并非直接地描摹雪域高原的阳光、蓝天、白云……,而是用浓郁的褐色和棕色表现深层的情感体验和情境,展现自我认知中的天、地、人、物的关系。卡拉瓦乔式的神秘光源与青藏高原的神奇梦幻交织在一起,释放出强悍的生命活力和深沉的艺术遐想。正如,培根所讲:“所有的画都在追求一种人性的东西”。韩洪伟的作品中厚重浓郁的笔触,悲凉苍莽的大地,黝黑油腻的肤色;天边的云、成群的牦牛、坚毅的牧人……力主在人与万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寻找人的共同情感,诸如孤寂、苍茫、恢弘等。因此,一次次的青藏之旅,不是痴情的故乡追忆,而是寄托着他心灵的归宿。
韩洪伟画画时,习惯用明暗起稿,将线条隐藏在形体塑造之中。他强调绘画的书写性和图像的绘画性,这种倾向在他的静物画中表现的最为明显。画面中经常出现头骨、肉、切开的水果、油灯、器皿……,形色与笔触和谐统一,交相辉映;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和信息暗示,昏暗的背景衬托主体的形象,物象仿佛从黑暗中跳跃出来。虽以具象写实为手段,但不以逼真再现为目的。因此,他的绘画与照片拉开了距离、突显了绘画性,超越了照片式的表象真实,而呈现了现实场景的可信度与表现力。
整体而言,韩洪伟的作品中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艺术意图的表达。追求绘画的永恒秩序而非瞬间刺激;强调油画语言的绘画性和面对现实的能动性;在整体的现实性与局部的抽象性之间寻求和谐与均衡。
韩洪伟个性朴素、真诚、严谨;做人做事不张扬、不修饰、不做作,这些本色使他对高品质纯油画有着执着的追求。韩洪伟还很年轻,他的艺术还在路上,我相信他一定会在艺术上取得更大成绩。最后,我希望本次“尽我所能?见素抱朴:韩洪伟油画作品展”成为对他艺术生涯过去的总结和未来的开启。
 2018年11月4日
 

 
 
.人物.jpg
    
 

简  历
.

韩洪伟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生导师。
1970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获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
参加的重要展览:“灵感高原——中国美术作品展”“大美西藏——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天山南北——中国美术作品展”“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最绘画——全国青年美展”“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作品展”“美在生活——全国写生作品展”“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代表作品有《寂静的高原》(2008)《即将远行的卓马杰》(2008)《雪后的桑科草原》(2011)《草原的夏天》(2012)《巴塘的早晨》(2012)《通向远方的路》(2015)《央金的早晨》(2015)等。出版多本个人专辑,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收藏。
多年来一直以藏区生活为题材进行油画创作,通过这个题材反映对美的认识,对生活的感受。作品美学倾向于孤独、悲壮、苍凉,同时坚持现实主义道路,强调油画语言的纯正性和笔触与形体的结合、整体的现实性和局部的抽象性相结合的特点。
 
.
 
 
 
.
 

采访:杨飞云(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
韩洪伟是我们中国油画院比较年轻的画家,一直描绘西藏题材,特别强调就是虽然他的画面具有具象性,但是他从情调上从色调上有一种浓郁的苍凉的美,有很深刻的绘画性。
画面强调书写性,这种绘画性非常强。韩洪伟应该说是非常热爱绘画,而且在绘画上悟性很好,特别是对油画艺术的色彩和厚重感,还有表现,从具象写实现实生活里面提炼挖掘一种意境。
一直以来,他有一种很浓郁的一种内心世界,通过他的作品表现出来。
我觉得他的绘画,不单单是因为地域而表现一个西藏的风情,更重要的还借用了西藏表现他对绘画对于大地,对于这个中国的西北牧民藏民,这样的一种情调意境。还有一个非常朴素,甚至有一点点苦涩。但是在苦涩里面反过来有一种力量。
画面的色彩压低,然后压得很浓郁,他的造型,特别是色彩和绘画感,一直在画面上是他追求的主调。然后他在壁画系学习,在中央美院学习的时候,其实他打下了一个非常坚实的绘画技术。后来读了博士生,在艺术上还有他一个方向,以后非常的稳健,不断积累,然后在这个借用的西藏题材,还有一种进化,就这两个部分。
然后来一直从中表现他对绘画的理解,还有他通过绘画表现他对艺术、人生、大地,整个营造整个氛围传递他的一种境界。我觉得这么年轻,能够在中国美术馆做个展。作为油画院同事,我作为一个老师辈,非常的高兴,他能够这么一个年龄有这样一个积累,还有一个展览的时候,他的面貌,他就是一个成绩。
但是我更看好他的未来,因为绘画艺术是一个需要积累,需要不断的一步一步的。就是让自己在内涵上更加成熟,更加深刻,画面上更加成熟,表现上更加凝练。然后在绘画的意趣上能够更加拓展。我想他始终在这些方面还是展开的比较全面,所以应该为他高兴,也祝贺。希望他都在后面,从这个展览变成一个起点,赶上我们中国这个时候国家发展到今天是最好的一个时期。
正在建立我们民众文化或者新文化的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希望他在这个新时期有更大一个发展。
 
采访:孙景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这次展览让我有一种感触。想起近二十年前,我跟韩洪伟在一起写生的经历。2000年的时候,我曾经带着我们壁画系和油画系研究生,到大西北进行社会实践考察。就在那一次韩洪伟跟我一起到过青海的玉树,我们在青海高原一起画写生大约有一个多月的经历。韩洪伟在本科时候就是我的学生后来成为我的研究生,前后和我有七年的师生关系。我始终看好他,比如说在1995年的时候。我曾经第一次在学校给一个学生举办过一次提名展就是韩洪伟的个展。我觉得他是很有潜力的一个艺术家。他对生活的态度特别热忱,他对艺术追求特别执着。尤其是我们从大西北回来以后的时间里,他对青海的藏族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此以后就开始了以藏民题材生活作为一个创作的主题。
他不断深入那里,回来又不断的创作。这批作品证明是他十八年以来对那一段生活感触的不断的延伸,对他的艺术上的这种不断的进展的一次成果汇报。我打了个比方,有些画家在藏区捧了一盆水回来,那也照样的美丽动人。但是呢,我觉得韩洪伟是在那个地方挖了一口井,挖了一口深井而且在那里找到了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来自于生活的这种资源。这个展览给我的印象应该说很有意思在哪里,他画的西藏生活,这种高原上的藏民。无论是他画的藏民,这些藏民背后的自然景观,空旷无际的这种高原,和这个沙漠地带;还有他画的写生当中的这些人物。他没有像有些画家到那里找了一些长得很美丽的藏女,身上披满了各种各样、华贵装饰的那种入画的人物形象,相反我们会在画面当中看到他画的这些苍老的这些藏族的妇女,衣着极为朴实,正在这个牧场当中和牛羊为伍。可以这么说,韩洪伟的画,没有追求讨人喜欢的漂亮的那样的一境界。他的画不漂亮,韩洪伟的画很美,有一种内在的、深层的来自于生活的质朴的、感人的美。
 
采访:吴长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今天来参加洪伟的展览,非常高兴。因为洪伟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有过很好的绘画基础,这个专业的学习。另外洪伟也是长时间,在高原写生感受体验,他的这些作品呢,也是他综合了他自己的深切的感受完成的。所以我现在看洪伟的作品此前,有一种类型,现在我看他在这个作品的样式上又有了新的开拓,而且我觉得他的东西,表现这种青藏高原,特别是青海地区的高原牧民的生活。而且在绘画的表达上生动活泼,我觉得这和他的这个长时间的积累有直接的关系。洪伟是一位非常诚恳,学习非常努力,而且在一个问题上,抓住这个问题,长时间的研究探索,他坚持走这条路可以呀。我今天看他这个展览的作品,画的比较的轻松与他原来的东西有了些松动。我觉得这是他的进步,还有一个主体的色调,我觉得和他以前基本上是一种灰色调的那种表达有了一个新的开拓,他表现的面更宽了,我想这个绘画,他应该是表达画家的那种心灵的感受,感动。最后在提炼出艺术表达的语言来完成的。我觉得这个洪伟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方面,不断的往前走,而且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的。他今天这么年轻,而且他这么短时间完成了这样,有十幅左右的这个新作,我们都期待着,他将来有更大的发展。为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新贡献。
 
采访: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韩洪伟作品中体现的精神是复杂的,心绪是沉重的。不难看出他的画风有鲁奥、委拉斯贵支、戈雅等名家的痕迹,他大概也不否定在学习过程中的趣味倾向受到某些名家的吸引。韩洪伟的画面有浓重的色彩、切割分离的形和粗矿的笔触。他运用表现性语言的背后,有一种混饨却执着的追求。他表现的不是外部的世界和现实形象提供的素材,而是附着于思想层面的真实感受。
我们无法责备他,感受到了残酷和焦虑;也无法叹息,他过早地失去单纯。也许他生命中所承受的就是此种类于沉重的东西,对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难以把握的结果使他目光转向了自己的内心。由此他关注于画面色调光影和形体,其中情绪不仅饱满,而且真实。在他的画中,有一种梦幻式的诡奇,有一种浓暗背景烘托的神秘,同时也让人感到有一种充沛的力量,有对希望的想往。
 
采访:谭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我对韩老师的作品应该说是看了很多,从他的人物、静物、风景,这三类的作品我觉得都非常好。这次展览我重点的希望他展示的都是和这个藏民有关的,包括人物风景,这一类的东西,因为他的作品有很多的侧面。那么总体来讲呢,他的作品给我的印象,一个是分量都非常重,我记得昨天布展的时候,由于没有光吗,画面整体的感觉非常的沉重,当然有很多的细度,包括它的色彩变化都看不出来。今天打光之后就可以看出他的一些这个非常丰富的变化,这是很有意思的事儿。另外一个呢,他的作品,我觉得运用的这个光运用的非常好,特别讲究,或者说对他来讲。无论是到西藏也好,还是静物也好,就是这个光源对他来讲是非常重要,从哪个角度打造这个画面里面。能够既体现他所表现的人物的形体,最重要的能够体现他自己内心对于他所看到的事物的一种感受,这个是他最最近明显特点。
 
采访:黄华三(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主任)
韩洪伟老师是中央美院走出来的一位非常优秀的中青年的画家。尤其他近年所画的这些有关藏区题材的一些作品。我觉得确实特别深沉、震撼人心。因为他把藏区的人,那种朴实质朴,厚重的这种文化,以及自然的这种状态,用他的画笔在画面中表现出来了。我觉得和很多其他画藏区题材的画家相比,韩洪伟老师的作品和他们有很大的差别,他更多的是从学术的角度切入绘画。用自己的画笔,不光是记录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藏区,更多是他表达自己内心。实际上他的画面虽然是描绘藏区景色或者人物或者是这些马。但实际上,我们能从他的这些藏区的作品里。看见韩洪伟老师有一个博大的胸怀。
 
采访:朱春林(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副院长)
我和韩洪伟从他在美院上学的时候我们就非常熟悉,可以说考上美院之前就跟他认识,几十年的老朋友了。现在在一个单位是同事,我也看到他从学生时代到现在的这个成长的变化,我觉得他的艺术,确实是在不断的提升。特别是在油画院成立之后。在到油画院之前,他有一段读杨飞云老师的博士的经历,这个期间呢,他在寻找自己的一个艺术方向,最后他确定了创作的一个主题就是以藏族为主的,这样的一个创作的主题。
逐渐找到他的一个面貌,找到一个风格,他的画中藏区题材,有比较厚重的、比较浑厚、苍茫有力量的表达。我觉得艺术上他是越来越成熟,这个是特别让我高兴的一个地方。我们作为油画院同行同事,我们也在一起在带学生的过程当中,我们都是彼此在一起,有一些互相的这种启发和借鉴。在艺术上呢,我觉得有一些共同的语言,大家是同行,一起探索,彼此之间有太多的提升。
中国油画院给我们创造了这样的一个大的环境,在这个大的环境里面。我们自身的艺术的成长,还有能够带动周围的一些年轻人的艺术的成长,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在油画探索过程当中的这样的一个收获。
我觉得今天看到韩洪伟这么多作品,其中的展示,有些比较大幅藏区题材的很有份量的作品。有一些小品,这个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还是非常好看的。我觉得他一直延续了这样的一个厚重的、色调比较沉稳的风格。能把这个藏区的面貌,一种精神上的内涵用这样的一种语言方式传达出来,我觉得还是蛮有力量的,我是很高兴,看到他这次的展览有这样的一个面貌。我也希望以后,我们一同在油画的这条道路上继续的探索,有更大的进展有更多的收获。
 
采访:蔡志松(著名雕塑家)
我跟洪伟认识好多年了,以前一起在中央美院上学,我们都是九二届入学的,当时他在壁画系,我在雕塑系。当时我们住在一个宿舍,他是我上铺的兄弟。美院上学这些年,我们都是朝夕相处,他对艺术的真诚、艺术上的努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次展览首先的感受是一个学院出身的一个艺术家的一个能力。这能力是一个艺术的基本基础,这个能力不仅是先天的天赋,还有一个后天的不断地探索,不断的实践。在油画各个风格的探讨实践基础之后,总结自己的一套画法,这种画法又紧密的跟现实生活跟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且能把客观事物的一个精彩,某种鲜活的东西,凝练到自己的作品当中,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未来我觉得洪伟会非常好,因为大家都是有一双雪亮的眼睛,专业能力是强是弱一看就很清楚。我想他的光彩,他的光芒,即使闭上眼睛也会感受得到。
 
采访:白晓刚(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副主任)
很高兴作为韩洪伟老师的同学,能参加他的中国美术馆的个人大展。还是让我收获挺多的,老韩是我大学的师兄,前后脚儿的同学,一直是都在壁画系,后来一起上研究生。然后我们一起去西北写生,这个是文化部组织的叫走进大西北的活动,二零零零年的时候,中央美院油画系和壁画系两个专业研究生参加这个活动,杜建先生和孙景波先生带着我们两波研究生在那个时候,是一个接触和互相学习的时间比较集中的一段时间,所以我看到这个画以后的我还是觉得一下回到了那个时间段。
因为他的画里面很多题材,我们当时共同在青海、内蒙。现在他的画尤其是西藏这一块,都是我们一起画过画,下过乡采风,收集素材的这么一个有关那段时间的具体生活。所以在他这个画面当中一下看到了那些,这是将近二十年前的记忆,一些对我们都会有影响的一些生活场景,关键在他的画面当中转化成他现在一个风格很强,有个人面貌同时又有很到位的一个艺术语言的时候我还是很兴奋的。反正从画里面我一直觉得老韩是一个很有这个古典情怀的一个油画家。之前在上学的时候,他就是有扎实的、造型基础造型能力是他的擅长的东西。然后现在隔了这么多年在他的画里面发现,他最终骨子追求的还是这个东西,不光没有扔掉,而且越来越单纯和干净了。我觉得他这次展览拿出来的一些他这么多年沉淀下来的,而且很有说服力的一些力作。我觉得这样的展览,既是他自己的一个在这个阶段对他之前的这种一直很自信的艺术追求的一个梳理或者一个肯定,同时我觉得也是一个,尤其在现在的这个油画范畴里面,应该是属于一个很坚定的、自觉的、很自信的,然后从自己喜欢的,而且是自己能够有过切身体会的这些生活里面,挖掘题材的这么一个方向,所以很受启发,谢谢。
 

.
 
 
附录展览部分作品:
夏天的草原.jpg

夏天的草原  布面油画  150X200cm  2012年
 
通向远方的路.jpg

通向远方的路  布面油画  100X200cm  2015年
 
流向远方的河.jpg

流向远方的河  布面油画  100X200cm  2018年
 
野牛沟的回忆.jpg

野牛沟的回忆  布面油画  150X200cm  2018年
 
归来.jpg

归来  布面油画  80X100cm  2018年
 
傍晚的聚会.jpg

傍晚的聚会  布面油画  60X80cm  2018年
 
清冷的天.jpg

清冷的天  布面油画  60X80cm  2018年
 
拉卜楞寺的黄昏.jpg

拉卜楞寺的黄昏  布面油画  100X80cm  2014年
 
巴塘黄昏.jpg

巴塘黄昏  布面油画  60X80cm  2013年
 
右卫镇记忆.jpg

右卫镇记忆  布面油画  60X80cm  2015年
 
傍晚的城市.jpg

傍晚的城市  布面油画  60X80cm  2018年
 
诺夫哥罗德的夏天.jpg

诺夫哥罗德的夏天  布面油画  60X80cm  2018年
 
冬宫远眺.jpg

冬宫远眺  布面油画  45X60cm  2018年
 
涅瓦河的中午.jpg

涅瓦河的中午  布面油画  30X50cm  2018年
 
诺夫哥罗德的下午.jpg

诺夫哥罗德的下午  布面油画  60X80cm  2018年
 
红书与黑罐.jpg

红书与黑罐  布面油画  50X70cm  2018年
 
厚书.jpg

厚书  布面油画  85X60cm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