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馆
纪念闻一多诞辰120周年——闻一多的美术
开幕时间:
2019年11月24日 15时00分
展览时期:
2019年 11月24日—2019年12月24日
展览地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陈列馆

纪念闻一多诞辰120周年——闻一多的美术

  •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 北京杨飞云油画艺术基金会
  • 承办单位:北京维基国际艺术品修复中心 重庆山舍艺术品修复中心

展览介绍:

 

纪念闻一多诞辰120周年——闻一多的美术

opcn2007 2019-12-01

纪念闻一多诞辰120周年——闻一多的美术.jpg

闻一多先生

1899-1946

作者:吴为山

2019年11月

 

 

纪念闻一多诞辰120周年——闻一多的美术

 

中国油画院学术邀请展

 

 

展览时间

2019年11月24日至2019年12月24日

 

展览地点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陈列馆

 

主办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

北京杨飞云油画艺术基金会

 

承办单位

北京维基国际艺术品修复中心

重庆山舍艺术品修复中心

 

展览顾问

闻立鹏

 

学术主持
杨飞云   闻丹青

 

展览监制
朱春林  石磊  徐青峰

 

展览策划

邰武旗

 

北京杨飞云油画艺术基金会公益项目

 

 

 

       “一多一生在追求美,不只是形式上的美,而是精神上的美、真、善。早年搞诗是为了美,中年弄文学也是为了美,晚年努力于民主运动也是为了美,追求的方式有变化,目标却从来没有变。”

——吴晗《闻一多道路  序》1947年

 

 

 

 

a.jpg

 

 

 

 

 

《梦笔生花》

 

      《梦笔生花》是闻一多1921年毕业前夕为清华年刊设计的12幅专栏题图画之一。这是借李白少年时梦见笔头生花,于是天才瞻逸而闻名天下的典故。表现清华当年那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幻想走上社会报效国家显露才华的抱负。

 

 

1.jpg

 

 

       这本清华年刊的全部装帧设计,从黑色蜡皮的精装封面、扉页到题图、题花,是闻一多艺术生涯的处女作。它体现了当年闻一多已经形成的艺术创作理念:“不是西方现在的艺术,更不是中国偏枯腐朽的艺术僵尸,乃是溶合两派精神的结晶体。”(《征求艺术专门同业者的呼声》1920年)

 

 

 

2.jpg

 

 

3.jpg

 

 

 

 

装帧

 

       1920年闻一多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了《出版物封面》一文,这是中国较早关于书籍艺术的专题论文,文章全面评论了当时出版的各种刊物的封面设计,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看法。闻一多曾向朋友表白:“我希望的是做一个艺术的宣道者,不是艺术的创造者。”因此在20世纪前半叶的历史风云中,他的文化史观,美学思想都经历了螺旋形上升的变化发展。如关于艺术的本质、功能、艺术与生活、形式和内容、中西艺术观念的比较、中国艺术的特质等等问题,闻一多都有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体现在他的艺术设计及书籍装帧设计中尤为注重严整、和谐的形式美表现,这也是他在诗歌创作中提倡的“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的表现。

 

 

4.jpg

 

 

5.jpg

 

 

 

 

古籀诗经

 

       对于闻一多国学研究的评价,朱自清先生有句话很准确。他说,闻一多的研究是“要使局部化了石的古代复活在现代人的心目中”。这可以看作是闻一多学术研究的一个目的。

——摘自闻黎明《闻一多的诗经学研究轨迹》

 

 

6.jpg

 

 

7.jpg

 

 

8.jpg

 

 

 

 

匡斋印存

 

       40年代,闻一多进行了大量的篆刻艺术活动。目前保存及收集到的精美印模就有560方。大部分作于1943—1946年牺牲以前。

 

 

9.jpg

 

 

10.jpg

 

 

 

       1944年,由浦江清教授起草,梅贻琦、冯友兰、扬振声、唐兰、朱自清、潘光旦、沈从文等教授联合具名的骈文,十分推崇闻一多的学问与篆刻,把闻一多喻为明代的刻印大家,文称“浠水闻一多教授,文坛先进,经学名家,辨文字于毫芒,几人知已?谈风雅之原始,海内推崇。斵轮老手,积习未除,占毕余闲,游心佳冻。惟是温黁古泽,仅激赏于知交;何当琬琰名章,共榷扬于艺苑。黄济叔之长髯飘洒,今见其人,程瑶田之铁笔恬愉,世尊其学。”

 

——摘自闻立鹏《追寻至美——闻一多的美术》

 

 

11.jpg

 

 

 

 

书信手迹

 

       珍贵的书信手迹,正是闻一多最真实思想情感的表露,印证了他孜孜以求的审美人生。

       这些书信手迹,闪烁着艺术与人格、生命与人性之美,透过端庄严谨的楷书,潇洒飘逸的行书,人们听到了闻一多的心声,感受到他脉搏的跳动,一种文人书法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书信中更保留了闻一多许多诗稿的珍贵手迹,正是他追求诗歌音乐、绘画、建筑三美的代表作,字里行间,似乎还残留着案头缭绕熏烟的余香。难能可贵的几枚早期的篆刻,更可以看出他深厚的书法与美术功底,找到他晚年篆刻艺术美创造的源头。

——摘自闻立鹏  《闻一多书信手迹全编》序

 

 

12.jpg

 

 

13.jpg

 

 

14.jpg

 

 

 

 

西南行速写

 

       1938年抗战初期由北大、清华、南开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自长沙再迁昆明。部分学生与教师共320余人,长途跋涉,步行入滇,行程3500里,历时68天。这是“中外古今教育史上空前的移校壮举”(胡适)也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抗日战争中一次壮丽的“长征”。

       作为教师队伍中仅有的五位教授之一,闻一多激情满怀的走在青年的行列之中。歌声伴着细雨,汗水伴着泥泞。

       此时,距闻一多从美国归来已经13年。放下画笔,活跃诗坛;停止吟唱,投人书斋也已经十年了。他说:“十余年来此调久不弹,专攻考据,于故纸堆中寻生活,自料性灵已濒枯绝矣。”然而,“涉行途中二月,日夕与同学少年相处,遂致童心复萌”,“沿途所看到的风景之美丽奇险,各种的花木鸟兽,各种样式的房屋器具和各种装束的人,真是叫我从何说起!途中做日记的人甚多,我却一个字还没写。十几年没有画图画,这回却又打动了兴趣,画了五十几张写生画。”(致赵俪生,致高真)

——摘自闻立鹏《追寻至美——闻一多的美术》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闻一多集多种经历、多重品格、多种才华于一身。

       学者型的艺术家、诗人,

       诗人、艺术家型的学者,

       诗人、艺术家、学者型的斗士。

       艺术创造与美学思考是闻一多生命价值的重要侧面。欣赏其艺术作品,研究其艺术美学的思考,了解其艺术文化心态,可提供一个全面认识理解闻一多的新视角,可以更加立体的贴近他的内心世界。